近日,迪奥的一幅摄影作品,引来网友口诛笔伐。
整张图色调阴暗沉闷,模特的狭长双眼翻起下三白,脸色土黄,似笑不笑的嘴角弯起怪异弧度。
太瘆人了,这迪奥走的午夜凶铃风吗?
这幅作品由国内知名摄影师陈漫制作,网友不禁发出灵魂拷问:
“为了迎合欧美市场丑化中国女性?”
“这是美?这不是丑化吗?”
“眯眯眼,歧视亚裔?”
一时间,陈漫成为众矢之的。
“别跪了,跪着拍不出好作品。”
这不是陈漫第一次翻车了。
有网友扒出陈漫在2012年拍摄的一组名为“中国十二色”的封面照,里面的女模特个个复制粘贴的眯眯眼、红脸蛋。
不仅没有展现出中国女性之美,反而更像是西方人眼中对东方人的刻板偏见形象。
我记得,陈漫镜头下的其它明星,不是这个风格的呀。
(图片来自陈漫微博)
照片风格前后一对比,眼尖心细的网友们很快就真相了:“双标”翻车现场!
拍外国明星艺人精致到零瑕疵,拍国内普通素人不修图就算了,还要往脸上“加料”,难怪网友怀疑她讨好金主爸爸。
毕竟迪奥是扭曲国风元素辱华的“老阴阳人”了。
早在1997年,迪奥秋冬系列做过一期以中式旗袍为灵感的走秀。
中国风的元素拉满,但画风就见仁见智了。
有人觉得这是扭曲的男性审美。
也有人趋之若鹜。
说实话,这满屏的媚俗和搔首弄姿,恕我难以看出高级感。
还有这个一头黑发、身穿龙袍衣裙、戴着护甲的模特,脸上涂着白粉、嘴上贴着胶带、背戴枷锁。
全身带着国风元素迪奥是哪个国家的,但每个细节都讽刺意味十足。
即使不是美术和设计专业的,基本美丑还是能分出来的。
这个模特展现出来的,别说美感,连正常都算不上,不知道还以为是走错片场的恐怖片演员呢。
这不是展示真正的中国风,而是打着国风元素进行丑化抹黑。
他们是不了解中国风吗?不是,他们是不希望别人了解真正的中国风。
最近几年,国外奢侈大品牌、媒体对国人形象的丑化,并不少见。
的中国新年大片,拍出了叙利亚的风格。
时尚杂志《Vogue》拍的“中国脸”,满脸写着“苦”字。
BBC报道武汉时,特意调了个“阴间滤镜”。
在西方人眼里,亚洲人就该长成他们定义的模样。
然而,却还有人帮着洗白:“那是你们不懂高级感,上纲上线!”
每个人在审美修养的确有差异,但硬把“丑化”说成高级感,怕不是审美问题,是底线和三观问题。
从迪奥、杜嘉班纳到清华美院毕业作品的争议,每次一有这些明显违背认知的事情出现,就总有人阴阳怪气地在那里说中国人玻璃心。
怎么,我们看起来很好pua吗?
是觉得我们瞎呢还是蠢呢?还当现在是几十年前,欺负绝大多数中国人没出过国,任公知们利用信息差摆布呢?
过去,什么叫艺术,什么叫时尚,好像都是西方人说了算。如果你不能苟同,那就是你的审美不够“高级”。
一些国风艺术品表面看起来是传播中国文化,实际上站在西方人的角度对中国审美进行“自定义”。
是好心帮忙传播,还是帮忙黑化,明眼人,闭着眼都看得出来。
为什么我们要激烈反抗,因为,他们已经得逞太久了。
在他们的传播下,世界人民真的以为“中国人就是这样”:
曾经有留学生说过自己在外国亲身体会过的“文化霸凌”。
在外留学时,他曾经遭遇过校园喊话、口令凌辱。
特别是对黄种人的那种口令,弄眼睛、扯衣服迪奥是哪个国家的,也就是对中国人来说极具侮辱性的“眯眯眼”。
当地的小朋友当做好玩,会跟着这些口令做出侮辱性的动作。
从小被灌输的思想观念,会在成长过程中根深蒂固。
往后每提到中国,没有亲自来过中国的外国人,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会是“眯眯眼”、“搔首弄姿”。
而我们呢,又有多少人一看到“国际化”这个词,第一反应就是时尚、潮、高级,有品位。
就算你内心声音,明明在强烈告诉你:好丑!
可一听到是国外某时尚大牌的杰作,你的不满就变得好小声了。
说到底,还是不够自信,老觉得自己不配。
但却不知道,我们美起来的时候,真是美极了。
汉服舞蹈视频《礼仪之邦》在B站非常火,单个视频最高点击量超过85万,其它相关的视频也是动辄几十万点击量。
动作简约利落,汉服随着轻盈的动作飞舞,看着灵动又赏心悦目。
这支古典舞的编舞设计和舞蹈服设计来自璇玑姑娘,一个自幼学竹笛书画、热爱汉服的中国女孩。
璇玑姑娘汲取了汉服、传统乐器乐器和中式礼仪的精髓,编排成古典舞《礼仪之邦》。
结合安九,HITA,叶里演唱的歌曲《礼仪之邦》,制作成舞蹈MV。
《礼仪之邦》MV被传到网上后,被众多舞蹈爱好者模仿翻跳,被维和部队女兵跳到联合国日庆典的表演上,向世界亮出真正有内涵的中国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