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当年一木

社会上对于相亲恋爱主题进行探讨的影视作品有不少,但我今天想以这部 曾经全网播放量超1000万并成为公务员考试试题的爆款视频为例,结合策划人独特的选题和测试流程,针对视频中人物 揭开标签前后对相亲对象的态度反差,进行深度解读和分析,并谈谈我对于恋爱的几点思考。@一木深度说

前言:

《恋爱盲测实验室》不是一部影片,准确地说,这是一部记录一场大型活动的纪录片。活动的策划、视频导演,是前咪蒙团队公众号“才华有限青年”副主编吕白。视频于2018年2月份播出,播放量超1000万,引起数千万网友关注,并成为2018年全国公务员考试试题,被誉为“一场不完美,但有价值的实验”。

这部视频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单身男女在为期十天的恋爱盲测期,约定不向对方透露学历、职业和收入,不谈任何物质条件,谈一场“纯粹恋爱”。约会期结束后,仍然决定在一起的,将向彼此揭晓身份标签,再决定是否继续。这项网络恋爱实验报名人数总计30296人,一共匹配成功13254。经过十天的线上、线下约会后,揭晓身份标签后依然选择在一起的只有10.9%。

这部视频,策划人在选题上,选择了两大元素:爱情加职业。在职业这个元素中,视频选择了很多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体,比如房姐、凤凰男、外卖小哥、网红主播、军人、护士等等。他们形成5对组合,比如北京10套房的房姐与年入几十万的企业高管凤凰男,外卖小哥和总裁助理,军人和hr,畅销书作家和95后性感女主播,演员与护士,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和身份的冲突,形成了很多具有争议的点,这也是这部视频得以广泛传播,以及引起情感共鸣的原因。

也正因为这部视频引起广泛争议,才有了分析的价值。

不管之前如何看对眼,如何相互喜欢,一旦揭晓身份标签,这些人依然选择在一起的,只有10.9%,这个结果,显然不能让“对纯粹爱情抱有期待”的人满意,然而,这也是“意外之外,情理之中”的事。在解读这个事件时,很多人简单粗暴地归结于身份标签对人物婚恋选择的影响,然而,在我看来,这样未免流于肤浅。

今天,我将从原生家庭、人性的自私、测试流程这三个角度,分析这几对网恋组合相互抱有好感,却最终没能走在一起的深层次原因。在文章的第四部分,我会结合这部视频,谈谈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恋爱的几点思考。

-01- 原生家庭之痛:凤凰男与孔雀女无法逾越的鸿沟

下面这张图片里,在揭开彼此身份标签前,红衣女子对男子非常满意,觉得他各项都符合自己要求。甚至在事后媒体采访中,红衣女子也表达了对该男子的好感。

“我觉得他蛮有趣的,一起去游乐场玩 也觉得他挺会宠‘女朋友’的,还挺心动。”

在揭开标签后,彼此才知道对方的身份。男子是一家网络公司的CMO(首席营销官)年入60万,而女子是无业游民,年入100万。男子提出了质疑,一个无业游民,居然比这个职场精英还赚得多?!!

这个红衣女子,是个富二代“房姐”,家里“有矿”,不用干活,躺着就可以年入百万。而男子而男子则需要每天常态化的早出晚归,为自己的明天奋斗。很快,男子心理不平衡了,“嫌弃”女子“没有人生规划”,只知道躺在父辈的财富上混吃等死。双方就“人生规划”这个问题闹得不欢而散,最后,都给对方打出“NO”。

看到这里,也许有人会说,这只是三观不合而已,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,然而,在我看来,事情没有这么简单。与其说男子“嫌弃”女子“没有规划”,不如说男子是对两人出身悬殊的愤怒控诉!

这个男子,出身贫寒,没有父母可以依靠凤凰男和孔雀女,凭自己个人的努力在大城市立足,属于标准的“凤凰男”。反观这个红衣女子,出生于富贵家庭,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,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风雨雨,属于标准的“孔雀女”。需要说明的是,此处的凤凰男和孔雀女,我只作为描述,没有歧视的意思。当然,作为一个月薪不过万的人,我也没有资格去歧视人家。

正因为这两人原生家庭的悬殊,注定了他们不可能走在一起。

对此,有必要作详细分析。

(1)内心的不平衡

在美国《独立宣言》里面,有这么一段,广为传诵:

凤凰男和孔雀女_孔雀女凤凰女_孔雀男和凤凰女的故事

“人人生而平等”。

然而,房姐拿出一大串钥匙,告诉你,“人人生而不平等”。

作为一个凤凰男,没有了原生家庭的支持,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,你每天都活在励志青年的角色里,而别人一出生,就直接坐飞机跑在你前面了。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这话一点也没错,只是,你辛辛苦苦找到去罗马的路,跋山涉水才到达,却发现有人就出生在罗马。

试问,你气不气愤?!

如果让你跟一个“借力”跑在你前面的人朝夕相处,你怎能咽得下这口气?!

(2)男人的自尊心

自尊心是一个膨胀的气球,戳上一针就会发出大风暴来。——法国启蒙思想家·伏尔泰

男人,都好面子,都有自尊心,这一点,在凤凰男身上,显得格外突出。

没有穷过,你永远不知道生活有多艰难!没有穷过,你永远不知道一个穷人面对有钱人时的自卑!

正是由于自己出身卑微,凤凰男才会不断强化这种自卑感,在他们的眼里,传统观念更加顽固,所以,在婚恋观上面,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婆温柔贤惠,做什么事情都要听自己的想法,会有一种大男子主义的表现。

然而,当面对这个经济条件比自己还好的“房姐”时,这一切美好期望都成泡影了。

“我不在乎你有多少收入,我只在乎你能否听我的话!”

如果凤凰男选择跟这个“房姐”在一起,他如何肯埋下自己那“高傲的头颅”?!

毕竟,他也曾凭一己之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,要知道,他是企业高管CMO!

(3)三观不合

“三观不合,不能苟同”——毒舌奶奶CC·《你若不勇敢,谁替你坚强》

在这个视频里,凤凰男所有的成就,是靠自己的辛劳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得来的,所以,他生活的常态是早出晚归,为自己的明天去奋斗。

“谁不是一边活着,一边不想活!”

在他的三观里,这才是理所当然的。

然而,这个“房姐”,对生活的要求则简单多了,只要每天开心就好了。

换句话说,就是每天无所事事,仗着“家里有矿”,虚度光阴。

一个励志,一个颓废;一个负重生活凤凰男和孔雀女,一个游戏人生。

这样的两个人,似乎天生就水火不容,怎么能指望在一起过日子呢?!

孔雀女凤凰女_孔雀男和凤凰女的故事_凤凰男和孔雀女

阻止凤凰男与“房姐”走在一起的,其实都是内在的东西,然而,很显然,这都跟原生家庭有着脱不开的关系。可以说,原生家庭,是横在这对情侣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。

-02- 人性的自私:我要独享你

在这部视频里,有一个HR和军人,线下约会的时候,彼此已经很聊得来。然而,在女嘉宾得知男嘉宾的军人身份时,她犹豫了。她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:

“如果有紧急任务,可能危及生命, 在你有家室的情况下,怎么处理?”

男嘉宾很显然是个对国家忠诚的好人,也有着崇高的家国觉悟,他的选择就是把国家大义摆在第一位。

在最终表态时,男方给了“Yes”,而女嘉宾,含糊其辞,画了个“O”,既不是“Yes”,也不是“NO”。

看似没有选择,其实已经选择了,那就是“NO”。

而另一对组合,网络畅销书作家和网红女主播,则跟上面一对类似,两个人24小时说啥都能聊到一块儿,况且,人还长得好看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很可能会牵手成功。然而,当男嘉宾得知女嘉宾是网红主播时,他也犹豫了。

最终表态时,女嘉宾含蓄地表态,可以继续发展。然而,男嘉宾却给出了“NO”。

上面两对嘉宾,有着共同点:都是介意对方的职业,都是基于人性的自私,无法独享另一半的时候,就拒绝跟对方在一起。

然而,这两对嘉宾,又有着明显的不同:

女HR不肯跟军人在一起,是因为一个小女人顾全小家庭的一种自私,得不到成全。而男作家不肯跟女网红在一起,则是出于一种大男人对自己女人的私有化,得不到保障。

下面,我来作详细分析。

(1)小女人的自私:我只在乎自己的小家

“女人的心很小,只能装得下自己的小家庭。”

在古代,有花木兰“代父从军,保家卫国”的故事,成为美谈。然而,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,又能有多少女人有这份魄力和觉悟呢?

自私,是人的天性,本来就无可厚非,想要有个安稳的家庭,这是几乎所有女人的追求。

对于女人来说,家庭是第一位;对于男人来说,事业才是第一位的,家庭只能退居其次!

更何况,他还是个军人,遇上地震、洪涝灾害等危难时刻,是要去冲锋陷阵的,随时可能为国捐躯。

偏偏,一旦成家后,这个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,是孩子和妻子的唯一依靠。

男人可以当英雄,可以不怕牺牲,可是留下孤儿寡母,怎么活下去呢?

能去指责男人不顾妻儿吗?不能!

孔雀男和凤凰女的故事_凤凰男和孔雀女_孔雀女凤凰女

能去指责女人罔顾国家大义吗?也不能!

只能说,站在各自的立场考虑,谁也没错,在没有更高觉悟的情况下,他们两个人注定不能走在一起。

(2)大男人的自私:我的女人只能对我好

在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里,康熙曾对姚启圣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:

“朕平生两样东西不送人,一是读过的书,二是有过的女人。”

我初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哄然大笑,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,哪个男人愿意去跟人分享自己的女人呢。

后来,我琢磨其中滋味,才意识到,这透露出一个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观念:女人,是男人的私有物品。

当然,这种说法,存在着将女人“物化”的嫌疑,估计会引起女权主义者的怒骂了。

可是,直到现在,不少男人也是持有这种观念啊。

比如,有的男人不允许自己的老婆抛头露面,让老婆在家当全职太太;有的男人,自己的老婆长得太漂亮,就不放心了,时刻提防着,怕她被“隔壁老王”惦记;有的男人,自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说几句话,就醋坛子打翻了……

你的好,只能给我,不能有人来分享!

“ 我比较介意,我的女朋友在镜头前去讨好别人。”

所以这位作家男嘉宾,拒绝了跟网红女主播的交往。

能怪这个男嘉宾小心眼吗?不能,因为爱情是自私的。

能怪这个女主播“不自重”吗?不能,因为这是她的工作。

介意对方的身份和职业,对感情的纯粹性没有安全感,注定了他们俩不能走在一起。

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小家庭,还是为了自己作为男人的面子,这两对嘉宾不能牵手成功,这说到底,还是人性的自私。只是,这种自私,谁又能挑得出是非呢?!

-03- 测试流程:“近因效应”,毁掉了所有的好感

看完这部视频,我一直在想,假如将测试流程变更一下,结果会不会不同呢?比如,先直接揭晓身份标签,然后再来谈恋爱。

(1)流程:先恋爱,再揭晓标签

为什么要用先恋爱再揭晓标签的流程呢?

为解答这个问题,不妨来看一组数据:

据悉,截止相亲活动发起的第5天,报名人数已突破2万,成功匹配9621对情侣。

凤凰男和孔雀女_孔雀女凤凰女_孔雀男和凤凰女的故事

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了这些人的内心依然向往爱情!很多普通人都渴望着爱情,他们想纯粹谈恋爱。

正如一个报了名的女孩子说的:

“参加家里安排的相亲会,感觉真的像对方在挑白菜一样尴尬。”

大多数人之所以反感相亲,是因为相亲是反人性的:谈的都是各种条件,唯独跟感情没有关系!

为了迎合年轻人的“心理需求”,主办方安排了这样的流程。

这个活动,在最后才揭晓彼此身份标签,将人们最反感的环节,安排在做最终决策的那一刻,我认为,出现“让人失望”的结果,跟这个测试流程,有很大关系!

这个,在心理学上,叫“近因效应”。

(2)什么是“近因效应”?

对于“近因效应”,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:

“近因效应”,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。

1957年,心理学家A·卢琴斯根据实验首次提出。实验证明,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,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。

举个例子来说,介绍一个人,前面先讲他的优点,接着“但是”,讲了许多缺点,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“近因效应”。这就意味着,前面讲的许多优点,都被最后的那句缺点给抹杀掉了。

心理学家研究表明,对陌生人的知觉,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;而对于熟悉的人,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。

就拿这次的相亲活动来说,测试流程里,没有揭秘彼此身份的时候,这5对嘉宾都很聊得来,甚至感觉自己终于遇见了对的那个人。他们通过线下多天的接触,已经很熟悉了,这时候“近因效应”开始发挥作用了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一旦发现对方某个不能让人满意的因素,都容易使他们仅仅根据对方的一时一事去评价,割裂了历史与现实、现象与本质的关系,影响了他们做出客观、正确的评价和判断。

我大胆设想,如果将揭晓标签放在最开始,而将培养好感放在后面,这或许就是一出“花好月圆”的良辰美景了吧。

可惜,活动主办方,没有做这样一场测试。

-04- 对于恋爱,我的几点思考

初次看到这部视频的时候,我满怀期待,终于可以不用像传统相亲那样,让人讨厌了。

“ 希望匹配成功的,最终都可以不被现实打败。”

然而,我内心里,还是有一丝隐忧。

果然,最终的结果,证实了我的担心,揭晓身份标签后,只有10.9%的人选择在一起。

尽管结果不理想,但就“恋爱盲测”的创意而言,却是一场可圈可点的实验,或许能给固化的相亲方式和婚恋观注入一些新鲜血液。

孔雀女凤凰女_凤凰男和孔雀女_孔雀男和凤凰女的故事

下面,针对这部视频,谈谈我对于恋爱的几点思考。

(1)每个人,都渴望被爱

“走出大学校门,很多时候根本不是在谈恋爱,而是在谈条件。但其实每个人都离不开爱情,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爱。”

对于爱情,无数年轻人都会心怀憧憬,脑海里也会做过各种灰姑娘式的美梦。

灰姑娘遇上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,也成了梦工场经久不息的经典题材,哪怕是主角场景情节稍微换一点,那些渴望“自我代入”的年轻人,又会乖乖到影院排队交钱重温美梦了。

因此,在“爱情观商品化”思想愈发严重的今天,谈一场“纯粹恋爱”听上去确实挺吸引人,从3万多人的报名,以及超过1万人的盲测成功配对率,印证了这一点。

(2)“纯粹恋爱”终究只是乌托邦

无论多么渴望“纯粹恋爱”,在揭晓身份标签后,那些爱得死去活来的,只有10.9%的人选择在一起。

这个结果,让我们从“纯粹恋爱”的狂欢里,清醒过来:外在标签,对情感,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。

人,终究只是活在现实里的动物,不谈任何物质条件、隐匿所有身份标签的“纯粹恋爱”,无疑是空中楼阁、海市蜃楼。

可以说,“纯粹恋爱”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想象,梦想始终难以照进现实。

-05- 写在最后 “任何时候,为爱情付出的一切都不会白白浪费。”——塔索

我们用最严苛的方式来定义爱情,那么爱情也会以最渺茫的概率来考验我们。

幸好,还有人相信爱情。

比如,下图中的这位总裁助理,并不在乎这位憨厚男子的收入和职业,没有因为他“外卖小哥”的身份,而放弃这段很有可能开花结果的感情。

“我看上的,只是他的人,而不是条件。”

“爱情并不是最初的甜蜜,而是繁华退却过后依然不离不弃。”

谢谢这10.9%的坚持,即使世俗的思维根深蒂固,双方身份看起来不那么匹配,收入不那么对等,未来或许不那么光明,也依然有纯粹的爱情破土而出,让我们看到了对真爱的坚守和追求。

“愿你历尽千帆,归来依然,相信爱情。”

(全文完)

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写得好,欢迎关注我,与我交流。

作者简介:当年一木,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文青。